企业资讯

NEWS CENTER

推进企业法治建设,为企业铸造“防火墙”


推进企业法治建设,为企业铸造“防火墙”

论文作者:董红君

演讲者:董红君

  • 依法治国的建设进程——法治企业建设大势所趋

19979月,依法治国正式提出,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

2017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2018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2011月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被提出,成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并施行。

依法治国建设不断取得卓著成效,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打造法治企业,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理应在企业法治建设中率先突破,争创成为法治企业建设第一梯队。

  • 施工企业为什么要推进企业法治建设

(一)施工企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推动力量,近年来施工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巨大成就。但是在成绩取得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法律风险防控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施工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生产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方面特点,由此而来的也存在着以工程建设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纠纷,如:建设工施工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劳动关系纠纷等法律风险。这些问题势必随着企业及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多加深,法律风险防控不到位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全面运作,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及和谐稳定造成影响。

  • 施工企业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建筑市场长期不规范、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原因,建筑市场一直以来实施的是粗放式管理,在项目的承接、施工、日常管理等环节中,都以保障项目实施、实现营收为第一要务,追求新签合同额、追求产值、追求承建项目数量。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首先,法律意识不足,企业内部合规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企业的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式任意式,始终以追求企业生产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不够重视法律及维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次,企业员工缺少基础法律素养。施工企业的员工大多数都属于理工类专业人才,对于自己岗位所对应的法律基础知识缺少基本了解。最后,内部合规监督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无法达到监督目的。随着工程数量、工程产值的增加,合规监督的力度并没有相应配套提升。然而,合规监督是否得利决定了企业合规管理的质量高低,更决定了企业法治建设能否更取得成功。

  • 施工企业三步走,走出特色法治企业建设道路
  • 第一步:搭建法治企业合规体系框架

     搭建企业合规体系框架,首先,积极吸纳优秀法律经验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人才能保障合规管理到位。合规管理是一个系统专业性的工作,需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全面推进。其次,搭建合规管理层次制度,出台企业合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专人专岗做专事。最后,提升意识管理,建立激励制度。企业领导是公司发展的领头羊,对企业发展指引起到重要作用。但企业领导为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外部经营生产上。加强与企业领导沟通,强调法治企业建设的重要性,为合规管理人员创建激励性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 第二步:提升企业员工法律素养

1.为什么提升企业员工法律素养对企业如此重要?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提出3个问题和3个案例

  1. 施工企业的各个项目部和企业的关系是什么?
  2. 施工企业的项目部或项目部人员有权对外签订合同吗?
  3. 对外签订合同谁来承担责任?

案例1A建设公司有一个正在施工的项目,需要租赁一些机械设备,于是向B租赁公司签订了设备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间到期可以继续承租),租赁设备顺利的运到项目现场使用。但因项目资金问题,项目停工1个月。问:停工期间的租赁费是否继续由A建设公司承担?

案例2A建设公司有一个正在施工的项目,需要租赁一些机械设备,于是向B租赁公司签订了设备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间到期可以继续承租),租赁设备顺利的运到项目现场使用。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间到了,A建设公司项目部以电话形式通知B租赁公司不再继续租用,要求B租赁公司安排人员5日内将租赁设备运走,租赁公司一直没有采取行动。5天后,因项目资金问题,项目停工1个月。问:停工期间的租赁费是否继续由A建设公司承担?

案例3A建设公司有一个正在施工的项目,需要租赁一些机械设备,于是向B租赁公司签订了设备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间到期可以继续承租),租赁设备顺利的运到项目现场使用。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间到了,A建设公司项目部提前向B租赁公司邮寄了正式的函件,函件内容是:租赁合同期将到,A建设公司不再继续租用,请B租赁公司安排人员在5日内将租赁设备运走,租赁公司没有采取行动。5天后,因项目资金问题,项目停工1个月。问:停工期间的租赁费是否继续由A建设公司承担?

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具备基本法律素养,对自身工作开展以及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企业,是基于建设项目从而获得收益,而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投标、施工、各类合同的签订、结算等事项,这些事项中都包含了法律合规问题,项目部责任很重大,如果每个岗位的员工对自身岗位的法律知识有所涉猎,若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素养培养,将在一定程度上在源头阻断法律风险,便利企业后期经营。

  1. 为什么企业员工要积极提升法律素养

不仅为了工作,还为了生活!

问:妇女怀孕、流产、生育期间,男方能否提出离婚?

答:不能!《民法典》1082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问: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产生的债务一定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答:不是!《民法典》1064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问:民间借贷已经超过3年诉讼时效,还能否向债务人主张权利?

答:可以!诉讼时效经过,债权并没有消失,仍可以要求债务人归还。但需要法律技巧,可以先通过微信、短信或电话录音方式委婉请求对方偿还一部分,一旦对方认可借款事实,就可保留证据向法院起诉。

法律问题包含方方面面,培养基础法律素养,不仅帮助你提升工作效率,也方便你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3.如何培养企业人员的法律素养?

1施工企业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团队、法律专业人员组织召开法律小课堂,对于基础法律知识、行业基本法律规范进行线下统一教学,高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素养。

2企业员工加强自身学习,培养法律触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要,就得先。手机上下载APP《中国法律》,APP里面基本涵盖了我国的所有法律、行政法规,通过日常生活空余时间看看《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建筑法》等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规范;若法条太过于枯燥,可以登录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查阅全国上网的裁判案例,以案例的形式去学习法律。

3以部门为单位,定期对部门内员工进行对应专业岗位法律知识的自我测评,并形成存档资料。正所谓以考促学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最佳办法。

  • 第三步:强化内部合规监督

企业内部的合规监督是对施工企业法治建设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最终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避免出现风险。徒法不足以自行,说明没有法律信仰再好的法律也难以起到作用,法治企业建设也是如此。为建设法治企业,我们搭建了合规体系框架,提升了企业员工素养,但是从公司运行机制上,还需要监督机构强有力的进行合规监督。

  1. 谁来监督?国资委《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第8条规定:中央企业设立合规委员会,……指导、监督和评价合规管理工作。发改委《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中合规管理机构规定:企业可结合实际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机构。合规委员会就是监督主体。
  2. 监督什么?监督合规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监督合规体系是否符合要求?监督合规体系是否得到贯彻?监督合规争议是否得到解决?监督合规意识是否得到落实?
  3. 如何监督?主动监督为主,被动监督为辅。主动监督是指企业按照合规监督制度去发现或者解决合规体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如当法律法规变化时,对相应的合规制度、合规文件进行更新。被动监督指企业赋予每个人都是合规监督权利,当出现不合规事项时有权向合规监督部门进行举报,合规监督部门收到举报后去解决相应问题。

坚定、坚持、坚决推进施工企业法治建设,为企业在这波云诡谲的商

业战场中铸造了防火墙,帮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规避法律风险,让企业可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梁琦.施工企业法律维权路向何方[J].企业管理,2014(2).

[2]周维发.法治体系构建对于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分析[J].法制天地,2014(9).

[3]合同管理与法律问题研究[J].企业家,2013(11).

[4]施工企业项目-风险防范与合同管理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