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梦】系列征文-聚企业英才 实现“建工梦”
发布时间:
2018-01-02 23:03
来源: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号召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我们一定要响应号召,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重庆大地上,全面落实到重庆建工集团的每一个项目里。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重庆建工人来说,就要率先实现我们的“建工梦”。“建工梦”是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一个组成细胞。做大做强做优重庆建工集团,将建工集团建成具有全国竞争力,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正是我们重庆建工人的“建工梦”。
要实现“建工梦”,就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践行新思想;就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十九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就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要深刻领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更好把握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变化,深入调查研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重庆建工集团和各子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一流。
要实现“建工梦”还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人。古话说:“治国之要,惟在得才”。我们就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工集团和各个子公司呼唤企业英才辈出、人才济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强调,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一盏航标灯,为我们实现建工梦,指明了正确聚集人才的方向。
说实在的,我们建工集团和各子公司实现建工梦,缺的就是英才,就是能科学运用各方面知识和技能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才,就是能用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为企业、为职工、为国家谋利益、具有浓厚企业情怀、强烈责任感和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才。我们期望建工集团和各子公司在人才问题上,早日出现“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可喜局面,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建工梦”实现的日子!
要形成这一喜人的局面,关键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真正做到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
识才,要有欣赏的眼光,要看本质。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只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常常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因此,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看长处、看亮点、看未来,看德才学识,看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看得见人才,用得好人才。
爱才,要爱才如命、求贤如渴。古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爱才,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要有肖何月下追韩信的气度。只有这样,人才也才乐于一展身手,奉献自己的才华。
用才,要有过人的胆识。古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看准了人才,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用才者,还要取人之长,避其所短。德国企业界优秀女经理霍尔曼说:“作为一个经理,应当知人善任,了解每一个下级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在安排工作时,应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他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这就是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容才,要有宽广的胸襟。用人不易,容才更难。人才大都有这样的特点:既是人才,必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必然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因此不肯对领导者的每个意见随意附和,而往往固执己见;既是人才,忙于求知干事,必无时间去搞人际关系,也往往天真、不懂世故,因此可能不顾领导者情面、不分场合奉公直言。因此,对这些人才必须以宽广的胸襟对待,做人才的挚友、诤友,做到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才能精心护贤,做强企业。
聚才,要有科学的机制。识才、爱才、用才、聚才,需要“伯乐”,更需要科学的机制、严密的制度。要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唯才是举、唯贤是用”的科学机制,建立健全为人才在工作上提供强大支持、在生活上提供有效保障的严密制度,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和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多的人才凝聚在实现“建工梦”的旗帜下,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九项目部 刘剑晗
相关附件:
企业资讯
党团工作